The post 晶泰科技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國家展,IP天團“晶尼斯X泰德爾曼”首次合體亮相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由外交部、國家發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國家網信辦、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協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以下簡稱 “WAIC” 或 “大會” )于 7 月 26 日在上海浦東世博中心、世博展覽館、徐匯西岸等地同步啟幕。作為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盛會之一,本屆大會規模空前,12 位諾貝爾獎、圖靈獎等國際頂尖獎項獲得者,80 余位國內外院士,以及共計 1200 余位來自全球的重磅嘉賓齊聚 WAIC,展覽面積首次突破 7 萬平方米,四館齊開,800 余家中外領先企業將帶來超 3000 款亮點科技展品。
國務院總理李強出席 2025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級別會議開幕式并致辭。開幕式后,李強同與會外方嘉賓、國際組織代表共同巡館,并與有關科研機構和企業負責人互動交流。
作為創新平臺型科技公司,晶泰科技(晶泰控股,XTALPI,2228.HK)基于量子物理第一性原理,并以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等創新技術為基座,自主研發了 AI 機器人工具平臺,幫助全球合作伙伴加速研發創新藥、發現新材料,為人類共同福祉而努力。
晶泰科技曾獲得 2023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最高獎項“SAIL大獎”和“鎮館之寶”雙榮譽,今年參會規格也再上新臺階,晶泰科技智能自主實驗平臺入選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成果展重點展項,并作為政府領導、外方嘉賓、國際組織代表、重要VIP團組巡館、參觀的重要點位,向世界展示人工智能賦能千行百業的落地成果。大會現場,晶泰科技及其智能自主實驗平臺也成為海內外現場觀眾、學生群體、主流媒體等熱門打卡點位。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成果展以 “智啟新質、智賦千行、智惠世界” 為主題,以全球人工智能發展為背景,從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戰略部署著手,以典型企業的重點技術、產品、方案等為依托,展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在國家重要政策、重大舉措的牽引下取得的創新成果以及賦能各行各業的應用效果。系統論述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 “中國路徑”,全方位展現人工智能產業發展的 “中國成果”,多角度展示培育人工智能產業的 “中國模式”,生動闡述人工智能國際合作的 “中國方案”。?
本屆大會,晶泰科技萌趣?IP 天團 “晶尼斯 X 泰德爾曼”?首次合體亮相,登上世界人工智能大會舞臺,在大會濃厚的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氛圍下,向世界展示科技企業的人文溫度與科技活力。
具有探索精神的 “晶尼斯” 象征對生產力躍遷和未知領域無限探索的追求,而知識淵博的 “泰德爾曼” 則傳遞著品牌的智慧內核,兩位 IP 形象的互動吸引了現場大小觀眾駐足圍觀,成為大會現場一抹獨特的晶式風景線。
2025 WAIC 大會不僅是一場前沿技術的交流盛宴,更是 AI 技術深度融入全產業生態發展的生動場景。
晶泰科技首次現身 WAIC FUTURE TECH “全域鏈接館”,在融合科技感與未來感的展區氛圍下,從核心技術到行業落地再到生態鏈接,圍繞產業互聯、生態融合、場景鏈接,以人工智能、機器人驅動的創新創業生態平臺,孵化、連接更多產業鏈伙伴,共同推進新技術、新產品落地。
歡迎大家持續關注晶泰科技,蒞臨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成果展” 晶泰智能自主實驗平臺、“全域鏈接館” 晶泰科技展位,共同探索人工智能驅動產業進階的無限可能。
The post 晶泰科技亮相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國家展,IP天團“晶尼斯X泰德爾曼”首次合體亮相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The post 晶泰科技AI多肽研發平臺PepiX與景嘉航建立多肽核藥研發合作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近日,晶泰科技(2228.HK)創新中心宣布與杭州景嘉航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 “景嘉航”)開展 AI 驅動的新型放射性靶向藥物研發深度合作。晶泰科技創新中心將運用其AI和自動化實驗驅動的多肽研發設計平臺PepiX,針對選定的腫瘤細胞高表達靶點發現并設計新型的多肽前體;景嘉航則憑借在核藥研發領域的技術積累,負責核藥的設計和研發。雙方將通過“AI + 核藥”的創新模式,整合各自技術優勢共同開發新一代多肽核素藥物(RDC),旨在為廣大腫瘤患者提供更精準、高效的治療方案,突破現有腫瘤治療瓶頸。
RDC廣闊前景與多肽載體潛力
放射性核素藥物(RDC, Radionuclide Drug Conjugate)作為精準腫瘤治療的重要方向,通過 “靶向分子 + 放射性核素” 的協同作用,可實現對腫瘤細胞的精準殺傷,兼具診斷與治療雙重潛力。全球核藥市場增長勢頭強勁,據Verified Market Reports最新報告預測(2025年發布),2024年全球放射性藥物市場規模約為32億美元,并預計在2026-2033年間以10.5%的年復合增長率(CAGR)持續高速擴張 [1]。聚焦中國,Frost & Sullivan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核藥市場規模為30億元人民幣,到2023年已迅速躍升至54億元人民幣,期間年復合增速高達21.64% [2]。鑒于核醫藥在精準治療和腫瘤診療一體化方面的獨特優勢,其市場需求持續增長,正吸引全球大型藥企及生物技術公司加速布局。
在RDC開發中,多肽分子作為被臨床驗證的核藥靶向分子類型,憑借高選擇性、強組織穿透性、低免疫原性、良好生物相容性的天然優勢,成為 RDC 靶向載體的理想選擇,再融合其易于修飾以適配核素標記需求的化學特性,在臨床應用中展現出顯著潛力。
然而,當前RDC領域仍面臨關鍵挑戰:現有靶向分子常存在特異性不足(易與正常細胞結合引發毒副作用),核素標記兼容性差(標記過程破壞分子結構或靶向能力)等問題,導致候選藥物開發效率低、臨床轉化難度大,難以滿足腫瘤患者的治療需求。
因此,在核藥市場的廣闊前景與精準治療的迫切需求雙重驅動下,亟需創新性的分子發現策略,以加速篩選出具有突破性潛力的新一代RDC候選藥物。
晶泰科技PepiX平臺解決方案
晶泰科技AI多肽平臺PepiX依托自主創新的AI生成算法,可快速構建并高效篩選適用于RDC開發的新型多肽配體分子。該平臺整合AI分子設計與高通量濕實驗合成篩選驗證技術,可支持線性肽、環肽、雙環肽及包含非天然氨基酸(NCAA)等多種分子形式,不僅具備開發靈活、成功率高的顯著優勢,更能高效應對RDC開發中的復雜需求。基于AI技術,該平臺已成功構建2000+結構多樣、分子新穎且易合成的NCAA單體庫并全部完成計算參數化,通過擴展分子設計化學空間為發現穩定性更高和選擇性更好的核藥配體分子奠定良好基礎。本次合作中,晶泰科技創新中心將利用PepiX平臺,精準識別并生成針對候選腫瘤靶點的高特異性多肽分子庫,并結合高通量濕實驗的篩選進行分子成藥性提升與優化,利用實驗數據反饋實現分子設計的高效迭代,從而快速獲得兼具高親和力、高穩定性與優異核素標記性能的多肽候選分子。
目前,PepiX平臺已成功賦能幾十個不同項目的開發需求,靶點涵蓋酶、激素、膜蛋白、細胞因子、以及轉錄因子等復雜的無序蛋白,大力推動了癌癥、自身免疫性疾病、眼科以及腦部退行性疾病等領域的肽類藥物研發。除了多肽類藥物,該平臺利用其快速精準的分子設計能力也建立了保健產品開發及化妝品功效成分創新等多個分支方向的成功案例,其中多個項目已快速達到關鍵里程碑或進入到市場申報階段。其核心的AI驅動多肽分子生成技術、”一珠一物”化學組合庫篩選技術及萬億規模的mRNA展示肽庫篩選技術均已獲得國內和海外客戶的權威認可,構建起技術壁壘高、創新布局一體化的綜合性多肽研發平臺,持續引領多肽領域的源頭創新與商業轉化。
強強聯合
景嘉航在放射性核藥開發與商業化方面具備深厚技術積累與豐富經驗,搭建了涵蓋創新配體發現、放射性標記、質量研究、非臨床評價技術及快速臨床轉化等完整平臺,可完成從配體發現到臨床試驗的高效轉化。公司核心團隊由核藥領域資深專家組成,在核素選擇、標記工藝優化及輻射安全管理等方面具備獨特優勢,目前擁有 8 條在研管線,其中 JJH002 管線因成功解決了藥物在腫瘤內滯留時間短的問題,數據表現優異,已進入 IIT 階段和 IND 申請準備階段,有望成為同類最佳(Best In Class)。此外,景嘉航深度布局 α 核素和 β 核素的核藥研發,并且在研發核藥用核素的供應方面建立了穩定渠道,為未來的核藥產業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晶泰科技創新中心與景嘉航雙方強強聯合,有望快速推動創新多肽核藥的臨床應用。
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創新官賴力鵬博士表示:“我們非常榮幸與景嘉航展開此次合作。晶泰科技的 AI 多肽發現平臺與景嘉航在核藥領域的產業化經驗能夠優勢互補,共同加速創新多肽核藥的研發進程。我們期待通過此次合作,為腫瘤疾病提供更多臨床解決方案,給更多患者帶來新的希望。”
景嘉航創始人高麗梅博士表示∶“與晶泰科技的合作將加速景嘉航在多肽核藥開發方面的進展,相信在雙方的共同努力下,借助晶泰科技的多肽研發設計平臺 PepiX 以及景嘉航的臨床前和臨床開發平臺,我們能夠推出更好的、更有競爭力的核藥創新管線。”
●?關于景嘉航?●?
景嘉航成立于 2024 年 5 月,由資深的核藥產業專家高麗梅博士和深耕核產業多年的景業智能董事長來建良博士聯合創辦,是一家處于臨床研究階段的創新藥公司,聚焦新型的靶向放射性藥物的研發。景嘉航已組建了一支由行業專家和技術骨干組成的核心團隊,具備豐富的核藥藥學研究、非臨床研究、臨床開發以及核藥注冊、輻射安全管理、產業創新等經驗,為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了堅實的保障。
[1] Radionuclide Drug Conjugates (RDC) Market Insights. Verified Market Reports.
[2] 2024年中國核醫藥行業需求水平分析. 前瞻研究院
The post 晶泰科技AI多肽研發平臺PepiX與景嘉航建立多肽核藥研發合作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The post 晶泰科技投資MIT頂尖團隊Foundry Bio,生成式AI重塑萬億抗衰市場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2025 年 7 月 2 日,晶泰科技(2228.HK)宣布完成對生成式 AI 蛋白設計賦能抗衰產品與藥物研發的技術平臺 Foundry BioSciences 的 Pre-Seed 輪投資。本輪融資總額數千萬人民幣,由晶泰科技領投,Taihill Venture、雅億資本等多家專業投資機構聯合參與。融資將主要用于技術平臺的持續升級、核心團隊擴充及多項在研項目的產業轉化推進,持續推動 AI 驅動的蛋白質語言模型在長壽科學中的前沿應用落地。
Foundry BioSciences 是一家專注于 AI 驅動蛋白設計與長壽科學交叉創新的生物科技公司,由來自麻省理工學院(MIT)、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和哈佛大學(Harvard University)的跨領域科學家與技術專家聯合創辦,致力于通過深度學習技術構建新一代蛋白質語言模型,賦能蛋白質功能預測、序列優化與全流程生物分子設計。團隊的研究成果已廣泛應用于免疫調節、代謝健康、神經保護及組織修復再生等與人類健康壽命密切相關的核心領域。依托全球領先的蛋白質進化算法,Foundry BioSciences 正著手打造從序列發現到功效驗證的數字底座,快速實現對抗衰老靶點蛋白的序列設計與高效的產品迭代,從而研發優質高效的抗衰老藥物、補劑與化妝品功效成分。?
Foundry BioSciences 聯合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家姜凱議,26 歲 獲 MIT 生物工程學博士學位,師從張鋒實驗室走出的 CRISPR 基因編輯專家 Omar Abudayyeh、Jonathan Gootenberg 及免疫與生物工程學專家 Michael Birnbaum。博士期間,姜博士專注于研發 RNA 引導系統、蛋白質工程和合成生物學技術。他做為第一作者的研發成就包括首個真核 RNA 引導 DNA 核酸酶、高靈敏度哺乳動物細胞狀態傳感器,以及同類最佳(best in class)的 AI 指導的少樣本蛋白工程模型;相關成果發表于《Nature》《Science》《Nature Biotechnology》《Nature Materials》等頂刊,促成六項國際專利并催生了三家初創公司。姜凱議目前在普林斯頓大學生物工程系擔任教職,是該系歷史上未經博士后訓練即受聘的最年輕教授,并擔任首位安進學者(“Amgen Science Fellow”),在 Howard Chang 教授指導下運用深度學習和合成生物學設計新型治療模式。其研究已獲 MIT Technology Review’s Innovators Under 35 Asia Pacific、MIT Wishnok Prize 等多項殊榮。
本輪融資后,Foundry BioSciences 將與晶泰科技深度合作,基于其在生物學與蛋白質設計領域的先進成果,結合晶泰科技高通量合成與自動化實驗能力,共同構建抗衰療法與產品的全流程管線平臺,覆蓋從功能性成分設計與篩選、定制配方開發,到口服/外用抗衰消費品開發、I/II 期臨床創新療法開發的研發場景,通過無縫銜接「算法驅動」與「自動化實驗驗證」的高效研發模式,顯著減少從理論到產品/療法的時間與成本,從而持續輸出面向全球抗衰老市場的消費級解決方案與突破性生物藥物,造福更廣泛的人群。
晶泰科技董事局主席溫書豪表示:“長壽科學是關乎人類的健康本質的終極命題。Foundry BioSciences 團隊擁有深厚的科學洞見與卓越的產業執行能力,正以生成式 AI 技術重塑蛋白質設計范式,為這一藍海市場注入革新力量。作為投資方與戰略伙伴,晶泰科技將與其深度合作,共建前沿算法與自動化實驗閉環的研發底座,加速將傳統研發難以企及的長壽靶點轉化為定義未來的全球性成果。”
Foundry BioSciences 聯合創始人兼 CEO 柴菁菁畢業于哈佛大學,多年來一直從事 AI+ 生物科技類項目的投資和孵化,她表示:“Foundry BioSciences 成立的初衷,是希望通過前沿的 AI 蛋白質語言模型,真正推動與人類健康壽命息息相關的科學突破走出實驗室、落地產業化。我們很榮幸能獲得晶泰科技及多家專業投資機構的支持,這不僅是對我們技術路線的認可,也為我們持續迭代平臺、擴展團隊和加速產業轉化提供了堅實基礎。我們期待與更多生態伙伴攜手,釋放 AI 賦能的長壽科技潛力。”
●關于 Foundry BioSciences?●
Foundry BioSciences 由來自MIT、Princeton、Harvard的前沿科學家創立,是一個基于生成式AI 蛋白設計賦能抗衰產品與藥物研發的技術平臺。公司專注于運用先進的AI蛋白質設計技術,開發具有高生物活性的全新蛋白質序列,應用于延緩衰老(涵蓋免疫調節、代謝健康、神經保護及組織再生)的關鍵領域。核心業務包括AI蛋白質計算、消費級健康產品、抗衰老藥物及開放合作平臺。
官方網站:www.foundrybio.ai |咨詢郵箱:info@foundrybio.ai
The post 晶泰科技投資MIT頂尖團隊Foundry Bio,生成式AI重塑萬億抗衰市場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The post 晶泰科技主辦“合成化學研究新范式——機器人融合AI研討會”圓滿收官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2025 年 6 月 28-29 日,由晶泰科技主辦、合肥先導功能分子研究院提供學術支持、會聯惠通提供技術支持的 “合成化學研究新范式——機器人融合 AI 研討會” 在上海順利閉幕。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博導麻生明擔任大會主席,并特別邀請到中國工程院院士、綠色化工與工業催化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長楊為民,南開大學副校長、教授朱守非,浙江大學化學系求是特聘教授方群,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馬健以及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廣州國家實驗室以及羅氏中國等高校、科研機構、產業嘉賓做主題報告和圓桌討論。為期兩天的研討會,不僅線下匯聚了 300 多位來自全國各地的產學研工作者共同探討 AI、機器人等前沿技術賦能基礎科研創新的全新范式,更吸引了線上超萬名觀眾踴躍參與。
本次大會以 “機器人與人工智能融合” 為核心主題,匯聚了來自學術界與產業界的數百位合成化學領域專家,共同討論機器人、AI 及其技術融合在化學合成中的前沿應用,暢想自動化、數據驅動和智能化浪潮下合成化學的創新路徑與未來圖景。
隨著人工智能技術在產業界和科研界應用的不斷深化,實驗室機器人技術在化學自動化領域的持續進步,合成化學研究正在向全面、深入的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邁進。如何通過 “AI+機器人” 的融合加速物質發現,在數字世界和真實世界探索更廣袤的化學空間;如何在產學研的廣泛協作中,以新范式實現化學合成的效能革命;如何推動中國人工智能技術在合成化學研究等基礎科研領域實現彎道超車……這些橫亙在產學研各界的問題逐漸成為合成化學發展的掣肘。
合成化學作為研究物質創造與轉化的核心學科,是人類探索新分子、創造新物質的核心方法。從合成氨——化肥和炸藥的基礎材料,到尼龍——人工合成材料的鼻祖,再到青霉素——人類歷史上第一款抗生素;合成化學的每一次突破重塑著我們的衣食住行,也深刻驅動著人類文明發展的進程。然而,當社會發展對新分子性能提出了更高要求,當科學家不斷探索更廣袤和復雜的化學空間,依賴實驗經驗和手工操作的傳統研發范式,已經難以滿足新一代合成化學研究的需求。
自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計算機、AI、自動化及云計算的快速發展推動合成化學從經驗驅動轉向數據驅動與智能驅動。基于 AI 模型來推進實驗預測和設計,以機器人自動化技術提升實驗效能,已經成為了合成化學實驗發展的關鍵趨勢。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的新型自動化實驗室 A-Lab,機器人可全天運行,已合成了多種新型材料,加速材料科學發現。《Nature》雜志封面曾報道,由英國利物浦大學首創的新型機器人化學家在“日夜不停”的工作中發現了新催化劑,其自主規劃并連續執行化學實驗的新進展則為它贏得了二登《Nature》的榮譽。“機器人+AI” 正在重塑研究范式,加速新物質發現與產業化,為化學科學帶來深遠變革。
6 月 28 日上午,大會在中國科學院麻生明院士、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馬健博士的歡迎致辭中拉開帷幕。麻生明院士以 “ATA、自動化和機器學習” 為題,介紹 ATA 反應(Allenation of Terminal Alkynes)發展的歷程和目前面臨的挑戰,并分享了與晶泰科技合作開發并優化能開展 ATA 反應研究的自動化合成平臺以及平臺應用進展——基于聯合開發平臺獲取更多高質量數據,推進了機器學習方面的實踐,進一步拓展 ATA 反應,以期突破目前面臨的瓶頸,全面實現溫和條件下的 ATA 反應。
麻生明 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博導
中國工程院楊為民院士以 “分子篩催化材料創制及應用——從數據驅動到人工智能” 為題,分享了作為現代化學工業的核心的催化材料,其創新與發展對推動化工領域技術進步至關重要。隨著數據驅動的研究范式逐漸興起,基于材料基因工程技術,可發展結合人工智能的催化材料創制新范式,極大縮短研發周期,推動催化新材料高效開發進程。
楊為民 院士
中國工程院院士、綠色化工與工業催化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院長
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馬健博士發表主題演講《AI 化學,見微知著》。他提到,化學是一門連接微觀和宏觀的學科,從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對社會產生影響。通過化學研究,人類得以做出更多新藥,生存時間得以延長;合成化學材料,材料亦或是能源,則讓我們走得更遠、走得更快。在回顧晶泰科技過去十年發展中他強調,公司通過晶體結構預測、藥物發現和機器人自動化實驗等領域的探索和產業化應用,拓展了其在 AI 驅動物質發現(AI4S)領域的應用場景和行業價值。并進一步介紹晶泰科技自主研發的智能自主實驗平臺結合自動化實驗執行和AI實驗預測與設計,更精確、更安全地做實驗,提升實驗預測的準確性、分子設計優化,從而顯著提高了新物質發現的效率。
馬健 博士
晶泰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
為期兩天的會議期間,浙江大學化學系洪鑫研究員,南開大學副校長朱守非教授,清華大學化學系羅三中教授,浙江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陳華鈞教授,杭州深度原理科技聯合創始人兼首席技術官段辰儒博士,羅氏中國創新中心藥物化學部負責人朱偉博士,浙江大學化學系求是特聘教授方群教授,晶泰科技首席科學官張佩宇博士,北京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莫凡洋教授,鄭州大學化學學院副院長藍宇教授,廣州國家實驗室廖礦標研究員等眾多合成化學領域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都分享了精彩的報告;共同聚焦于機器人技術與 AI 在化學研究中的最新技術進展,并深入探討了 “機器人融合 AI” 研究范式在不同細分領域如何賦能合成化學研究的發展。
大會現場,晶泰科技自研的智能自主實驗平臺引起與會嘉賓關注,數臺應用于不同實驗工程的機器人合成工作站零距離呈現了 “機器人融合 AI ” 在多個研發場景應用的最新成果。該平臺以領域專有 AI 模型為核心,擔當 “大腦” 之責,專職實驗流程設計、反應預測等前期部署和過程推進;以自動化技術驅動機器人工作站為 “雙手”,實現高精度、高通量、更安全的化學操作。在此過程中,通過機器人收集的數據反哺 AI 模型,形成預測更準、設計更優的良性循環。這一新范式通過數據驅動的智能決策與高通量自動化操作,顯著提升化學空間探索效率,助力新物質快速發現。
目前,該平臺已在生物醫藥、化學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積累豐富的成功案例和應用經驗,2024 年以來,晶泰科技先后向復旦大學麻生明院士團隊、中石化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醫藥廣東省實驗室(橫琴實驗室)等各行業先進研究機構完成定制化智能自主實驗平臺的設計和交付。平臺已廣泛應用于涵蓋有機合成、配方優化、催化劑工程和電解液工程等合成化學研究場景。
The post 晶泰科技主辦“合成化學研究新范式——機器人融合AI研討會”圓滿收官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The post 晶泰科技與輝瑞深化戰略合作,共建AI藥物與新材料研發分子模擬平臺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今天,全球領先的 AI+機器人藥物與新材料研發平臺晶泰科技(股票代碼:2228.HK)宣布與全球生物制藥巨頭輝瑞擴大戰略合作,共同開發全新一代的分子模擬平臺以驅動新藥研發。此次合作旨在進一步融合先進的物理算法的精確度與前沿 AI 模型的速度和規模化能力,從而全面提升分子模擬平臺的效率、精度和所覆蓋的化學空間廣度,顯著加速小分子藥物的發現與開發進程。基于晶泰科技與輝瑞已有的戰略合作研發成果,兩家公司將對現有平臺進行強化升級,打造兼具高精度與更高通量優勢的預測工具,以應對輝瑞快速拓展的小分子化學空間與持續升級的研發需求。
在 2024 年聯合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中1,晶泰科技與輝瑞展示了其共同開發并獲得驗證的高精度力場(XtalPi Force Field,XFF)的技術優勢。相較于目前市場占有率最高的商業軟件,晶泰科技的分子模擬平臺在多個研發場景中展現出優越的性能,包括基于分子力學計算精準預測小分子幾何構型,以及通過自由能微擾(FEP)計算實現高精度親和力預測。這些核心能力對精確評估候選藥物的活性、選擇性、耐藥性等重點成藥屬性至關重要。同時,該分子模擬平臺還能覆蓋更大的化學空間,拓展了可實現精確分子篩選與理性設計的研究范圍;更高的計算通量帶來成本的顯著降低,實現在研發更早階段以高精度方法大批量評估候選結構,拓展更豐富的研發應用場景。
本次合作升級后,雙方團隊將針對輝瑞專有的化學空間,開發更精準的預測模型,并拓展該平臺在小分子藥物研發領域的更多應用場景。晶泰科技將為輝瑞本地化部署其自主研發的 XFEP?自由能微擾平臺,其中涵蓋從參數定制到 FEP 計算的全流程,以全面賦能輝瑞藥物研發工作。該平臺以實現更高精度、更高通量和更優用戶體驗為目標,將為輝瑞科學家提供跨場景的藥物設計與開發支持。
“輝瑞在醫藥創新領域的領導地位與深厚科研積淀,為晶泰 AI 平臺的不斷演進注入了強大動能,” 晶泰科技CEO 馬健博士表示。“這一合作再次印證了晶泰科技融合物理學洞見與前沿 AI 技術的研發平臺代表了極具潛力的技術發展方向,也驅動我們持續開發出更強大的預測工具,為行業帶來深遠變革。通過與輝瑞團隊的深度合作,我們將共同構建新一代藥物研發平臺,突破傳統研發模式的局限,把更多極具潛力與挑戰性的研發任務納入射程,并加速為全球患者帶來突破性的療法。”
1?Xue, B., Yang, Q., Zhang, Q., et al. (2024). Development and comprehensive benchmark of a high-quality AMBER-consistent small molecule force field with broad chemical space coverage for molecular modeling and free energy calculation.?Journal of Chemical Theory and Computation, 20(2), 799–818.?https://doi.org/10.1021/acs.jctc.3c00920
The post 晶泰科技與輝瑞深化戰略合作,共建AI藥物與新材料研發分子模擬平臺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The post 晶泰科技與哈佛大學教授Gregory Verdine新公司DoveTree簽署數十億美元管線授權意向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今天,全球領先的 AI+機器人新藥與新材料研發平臺晶泰科技(2228.HK)宣布,與美國哈佛大學終身教授、美國醫藥界的傳奇創業者及投資人 Gregory Verdine 所設立的 DoveTree LLC 簽署合作意向書并將基于該合作意向書于近期簽署最終協議。
根據該合作意向書,晶泰科技將利用本公司的基于AI+機器人的端到端人工智能藥物發現平臺,為 DoveTree 選定的多個針對腫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神經疾病領域的靶點,發現和開發小分子及抗體類候選藥物。基于該合作意向書,晶泰科技將在最終協議簽署的 10 日及 180 日內分別獲得 5100 萬及 4900 萬美元首付款,并有資格獲得金額達數十億美元的潛在開發里程及銷售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產品年度凈銷售額的潛在個位數百分點的特許權使用費(以最終協議確定的金額為準)。DoveTree 將獲得以上產品全球范圍的獨家開發和商業化權利。
Gregory Verdine 教授是化學生物學領域的先驅、成功的連續創業者、生命科學領域的資深風險投資人。他 29 歲獲聘哈佛大學教授,35 歲成為哈佛化學系近 50 年來最年輕的終身教授。Verdine 教授揭示了表觀遺傳調控與DNA修復的分子機制,并開創療法新范式,以革命性的“訂書肽”技術攻克此前被視為“不可成藥”的靶點,從而奠定了他在學術界的地位。
作為成功連續創業的商業領袖,他創立了10余家生物科技公司,其中 Enanta Pharmaceuticals(NASDAQ: ENTA),Tokai Pharmaceuticals (NASDAQ: TKAI) ,WaVe Life Sciences (NASDAQ:WVE)等5家企業已成功上市,1家被生物制藥巨頭收購,其余公司則致力于開發顛覆性藥物,尤其在癌癥治療領域貢獻卓著。由他主導開發的羅米地辛(Romidepsin/Istodax?)、帕立瑞韋(Paritaprevir/ Viekira Pak?成分)和格卡瑞韋(Glecaprevir/Mavyret?成分)三款新藥已獲FDA批準上市。
Verdine 教授長期擔任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哈佛醫學院等頂尖科研機構的科學顧問,且多年專注于前沿技術與生物醫藥產業投資。他目前擔任知名投資機構Andreessen Horowitz(a16z)投資合伙人,曾出任 Apple Tree Partners, Third Rock Ventures、毓承資本等專注于生物醫藥領域的風險投資機構投資合伙人,及Texas Pacific Group 特別顧問。
Gregory Verdine 教授認為結合晶泰科技的AI技術優勢和其自身多年的藥物開發經驗,有望為全球患者帶來突破性療法。
The post 晶泰科技與哈佛大學教授Gregory Verdine新公司DoveTree簽署數十億美元管線授權意向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The post 晶泰科技AI賦能又出新成果:智擎生技新一代PRMT5抑制劑申報臨床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AI驅動的藥物研發又一新成果
晶泰科技 AI 藥物研發平臺助力智擎生技制藥(PharmaEngine, Inc.)研發的 PE-0260,是一種口服、可穿透血腦屏障、高選擇性的 PRMT5(蛋白質精氨酸甲基轉移酶 5)抑制劑,能夠通過 MTA 協同結合模式與 PRMT5 結合,形成穩定的三元復合物。該機制實現了對 PRMT5 的選擇性抑制,特異性殺傷 MTAP 缺失型腫瘤細胞,而對于正常 MTAP 野生型細胞沒有影響。相較于第一代非選擇性 PRMT5 抑制劑,這種靶向結合策略顯著提升了治療窗口。目前,智擎生技已完成PE-0260 IND 申報準備工作,計劃于 2025 年下半年進入臨床開發階段。
近期,智擎生技于2025 AACR 年會首度披露其項目核心臨床前研發數據,本文將深入解析該研究的研發流程及取得的優異成果。
項目背景:針對MTAP缺失型腫瘤的未滿足臨床需求
PRMT5 已被確認為甲硫腺苷磷酸化酶(MTAP)基因純合缺失癌癥的合成致死靶點。MTAP 在甲硫氨酸補救途徑中起核心作用,其缺失會導致甲基硫腺苷(MTA)的積累,而 MTA 可部分抑制 PRMT5 活性。在 MTAP 缺陷型腫瘤細胞中,PRMT5 的表達和活性成為細胞增殖的必要條件,這使得 PRMT5 成為治療此類癌癥極具吸引力的合成致死靶點[1-3]。
MTAP 純合缺失在人類癌癥中的發生率為10%~15%,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間皮瘤、胰腺癌、GBM、頭頸癌、食管癌和膀胱癌等瘤種的缺失頻率尤為顯著,現有療法效果有限。傳統 PRMT5 抑制劑缺乏選擇性,亟需開發高效低毒的新藥。
PE-0260的發現
AI賦能探索廣闊化學空間,發現四個結構新穎先導化合物——AI+計算+專家經驗驅動的藥物發現
當前該靶點競爭異常激烈,確保分子設計的新穎性成為了關鍵所在。本項目中,晶泰科技在分子設計領域展現出了卓越的實力。依托晶泰科技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藥物研發平臺?ID4InnoTM,通過整合三大核心技術模塊以及智擎生技和晶泰科技在藥物開發以及項目管理上的豐富經驗實現創新突破:
??XMolGen?AI分子生成平臺:?突破傳統藥物化學的經驗局限,高效探索更廣闊的化學空間。
??XFEP高精度自由能微擾計算平臺:能夠對靶點結合活性與選擇性實現精準預測。
??集成物理模型與AI模型的成藥性預測平臺:?對候選分子的ADMET性質進行綜合預測與優化。
具體而言,在優化XFEP計算模型的過程中,項目初期沒有相關分子的共晶結構披露,晶泰科技通過計算平臺進行建模,并利用Xpose進行構象優化,成功構建了可用的復合物基礎模型。值得注意的是,初始FEP計算結果顯示預測值與實驗數據的相關性系數R2僅為0.44,通過實施結構化數據增強策略及多目標優化算法,并結合晶泰計算專家的經驗,對關鍵參數(如溶劑、關鍵氨基酸構象、力場及小分子電性等)進行系統優化,最終實現模型預測精度顯著提升,R2提升至0.71,從而有效確保了后續合成分子庫的活性篩選基準。
在分子設計方面,晶泰科技借助自研的XMolGen?AI分子生成平臺,高效探索廣闊的化學空間,成功生成了百萬級別的新分子庫。隨后,通過分子對接打分以及類藥性質過濾篩選,精心挑選出?5000多個化合物。緊接著,利用晶泰的物理計算模型和強大的XFF算力平臺對這些化合物進行計算評估。同時結合雙方研發團隊專家的豐富經驗,進一步推薦約?300?個候選分子。借助晶泰科技的自動化合成平臺,迅速完成這些候選分子的合成工作。最終成功發現了超過10類具有新穎骨架的化合物系列。其中,有四個先導化合物(Lead)系列表現尤為突出,其代表分子不僅結構新穎,與已公開的臨床化合物在結構上存在顯著差異(如圖2C所示),還具備高活性和高選擇性的特點。
?PE-0260具有優異的活性、選擇性、ADME及PK性質
結構決定性質,四個不同 Lead 骨架系列的代表分子在活性、代謝穩定性及藥代動力學特性方面均展現出顯著優勢。其中 PE-0260 綜合特性最為突出,具體表現為:
1. 顯著的體外活性:對 HCT116 MTAP del 細胞株的增殖抑制 IC50 < 10 nM;
2. 高度選擇性:對 HCT116 MTAP WT 細胞的選擇性指數 >100 倍;
3. 優異的代謝穩定性:人肝細胞的代謝清除率 CLhep < 5 mL/min/kg;
4. 良好的安全性特征:未觀察到 CYP 酶抑制效應(IC50 均>10 μM),有效降低藥物相互作用風險;
5. 理想的藥代動力學特性:小鼠體內半衰期 T1/2 > 4h,支持每日一次給藥方案;
6. 良好的血腦屏障穿透能力:腦與血漿藥物濃度比值(Kp)為 0.40,適合用于 MTAP 缺失型腦部腫瘤治療。
對比其他處于臨床階段的藥物(MRTX1719、AMG193、TNG462),PE-0260 不僅結構新穎,而且在綜合性質上展現出同類最優的效果,具備進一步的開發潛力。
PE-0260卓越的臨床前數據
優異的體外活性及選擇性
在 HCT116 MTAP 缺失型與野生型細胞系中進行的細胞增殖選擇性測試結果表明,PE-0260 相比于其他處于臨床階段的 MTA 協同 PRMT5 抑制劑,展現出更高的選擇性(> 200倍,圖 3A)。PE-260 的 HCT116 MTAP 野生型 IC50 與缺失型 IC80 比值最大,表明其在體內具有更寬的治療窗口(圖 3B)。
在初步的 MTAP 缺失的泛腫瘤的細胞增殖活性篩選測試中,PE-0260 較 AMG193表現出更強的抑制活性(圖 4A)。在更大規模的腫瘤細胞系篩選中,對于多種 MTAP 缺失的腫瘤細胞系表現出強大的腫瘤抑制活性,而對于 MTAP 野生型腫瘤細胞系保持良好選擇性(圖 4B)。
強效的體內抗腫瘤效果
PE-0260 優異的體外活性及 PK 性質可以轉化為優異的體內藥效。在 MTAP 缺失的 LU99 CDX 小鼠體內藥效模型中,PE-0260 可以劑量依賴地抑制腫瘤生長。PE-0260 在低至 10 mg/kg,即可顯著抑制腫瘤生長,優于 MRTX1719。在 25 mg/kg,每日一次給藥 21 天,可以實現腫瘤消退,且停止給藥后 14 天,腫瘤體積仍持續縮小(圖 5A)。其他 3 個 Lead 系列的代表分子在 LU99 體內藥效模型中,也表現出優異的抗腫瘤活性(圖 5B)。
在 MTAP 缺失的 Mia Paca-2 CDX 模型中,50 mg/kg 的 AMG193 僅能部分抑制腫瘤的生長。與相同劑量的 AMG 193 相比,PE-0260 表現出劑量依賴性抗腫瘤活性及更顯著的腫瘤生長抑制作用(圖 6A)。從瘤內的 PD biomarker SDMA 水平來看,PE-0260 給藥組呈現劑量依賴性的 SDMA 水平降低,且實驗數據 variation 更小(圖 6B)。
潛在的差異化優勢:優異的腦通透性及聯用潛力
?PE-0260具有優異的腦滲透性,在LN-18原位小鼠模型中完全抑制腫瘤生長
在 GBM 中,MTAP 缺失的比例高達 40%,并且這部分腫瘤病人沒有很好的治療效果,MRTX1719 及 TNG462 腦通透性均比較差,難以用于腦部腫瘤的治療。PE-0260 具有優異的腦通透性,在 LN-18 小鼠原位模型中,PE-0260 表現出劑量依賴性抗腫瘤活性,并有效抑制了腫瘤生長。在 25 mg/kg,每日一次(QD)劑量組中,末次給藥后腫瘤信號維持最低水平長達 7 天(圖 7A)。生物發光強度(BLI)成像顯示,第 23 天時 8 只動物中的 7 只,BLI 顯著降低;研究結束時確認兩例完全緩解(圖 7B)。
PE-0260與CHK1抑制劑在CDX小鼠模型中具有協同作用
PE-0260 具有優異的 ADME 及 PK 性質,并且沒有 CYP 抑制問題,適合與不同機制的藥物聯用,從而最大化靶點的治療潛力。PEP07 是智擎生技一款處于臨床階段的 CHK1 抑制劑,同樣具有腦通透性。在 Mia Paca2 CDX 小鼠模型中,PE-0260 與 PEP07 聯合用藥,可以達到更強的腫瘤抑制效果,與單藥組相比顯示出良好的協同效應,且通過動物體重監測顯示聯合用藥耐受性良好(圖 8A)。在 LN-18 原位小鼠 CDX 模型中,生物發光信號顯示,聯合應用 PE-0260 和 PEP07,可以有效控制腫瘤生長(圖 8B)。
結語
借助晶泰科技的 AI 藥物發現平臺以及智擎生技在藥物開發上的豐富經驗,雙方專家深度合作,并成功開發出具有突破性治療潛力的 PRMT5 抑制劑 PE-0260。雙方團隊采用 AI以及計算化學驅動的理性藥物設計策略,通過探索更廣闊的化學空間,以及 AI 輔助的分子評估系統,針對活性、選擇性、成藥性、可開發性和其他因素進行篩選,經過多輪迭代優化,PE-0260 展現出顯著的差異化優勢,被提名作為臨床前候選化合物(PCC)。PE-0260 在更低的劑量下在多個動物模型,特別是小鼠 GBM 原位模型中,展示了強大的體內療效,不僅作為單藥治療顯示出良好的效果,還展現出與其他療法聯合使用的廣闊潛力。
此外,該化合物在 MTAP-WT 細胞系中表現出優異的選擇性,降低藥物-藥物相互作用(DDI)風險,同時具有良好的藥代動力學(DMPK)性質,有望成為同類最優 MTA 協同的 PRMT5 抑制劑。智擎生技目前已完成 PE-0260 的 IND 申報準備工作,擬于 2025 年下半年啟動臨床研究。
參考文獻
1. N. Stopa et al, Cell. Mol. Life Sci., 2015, 72, 2041
2. H. Kim et al, Cell Stress, 2020, 4(8), 199
3. K. J. Mavrakis et al, Science., 2016, 351(6278), 1208
4. Engstrom LD, et al, Cancer Discovery 2023, 13(11), 2412.
5. Rodon J, et al, AACR-NCI-EORTC 2023, abstract PR006
6. Cottrell K, et al, ACS Fall Meeting 2023, Abstract 3900386.
The post 晶泰科技AI賦能又出新成果:智擎生技新一代PRMT5抑制劑申報臨床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The post 晶泰科技宣布完成對英國利物浦LCC化學技術公司的收購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2025 年 6 月 12 日,晶泰科技(晶泰控股,XTALPI,2228.HK)宣布完成對英國 LiverpoolChiroChem(LCC)技術公司的收購,進一步增強了晶泰 “AI+機器人” 智能自主實驗平臺在化學空間探索領域的實力,將更好地服務國內外新藥研發、新材料發現以及高價值化學品領域的客戶。
LCC 技術公司于 2014 年創立于英國利物浦大學,長期致力于新穎分子特別是新型手性分子的設計與合成技術研發。公司開發的 PACE(Parallel Automated Chiral Engine)技術平臺,結合了 AI 軟件與自動化技術,能夠在上億個分子的手性化學庫中進行虛擬篩選目標分子,并在自動化裝備的幫助下高效完成合成并投入實體測試,該平臺已服務多家知名跨國藥企。
同時,公司長期以來積累的手性化學分子實體庫和數據庫,在分子質量和多樣性方面全球領先,能夠為人工智能模型在手性分子化學空間的探索中,提供高質量的數據支持。
此外,LCC 技術公司在高通量、微量分子建庫領域積累了完整的技術解決方案,與晶泰科技智能自主實驗平臺的大規模分子建庫技術形成了優勢互補。
LCC 技術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Paul Colbon 博士表示:“2020 年,英國利物浦大學課題組關于 AI 化學機器人的研究成果登上了 Nature 雜志封面,我和 Anthony Huxley(公司化學負責人)很高興看到這一理念今天在產業界已經得到了大規模的應用。我們期待與晶泰科技一起,利用 AI、機器人等前沿技術結合高質量數據,探索更廣闊的化學空間,更快幫客戶找到高價值分子。”
“同時,包括 Chris Swain 博士和 Stevan Djuric 博士在內的我們的科學家顧問委員會(SAB)對于本次合作也充滿期待——LCC 在手性化學領域取得的令人驕傲的成就,如果能借助 AI 和機器人這些創新技術更快更好地服務制藥企業,那將加速療愈更多的人。”
通過戰略合作、孵化、聯合研發、并購等方式,晶泰科技在化學空間探索領域的技術實力持續增強,并且服務海外客戶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The post 晶泰科技宣布完成對英國利物浦LCC化學技術公司的收購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The post 以AI促智藥,晶泰科技人工智能技術面向中國藥科大學全校師生開放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近日,晶泰科技與中國藥科大學再次達成重要合作,依托晶泰科技 AI 技術在藥物研發領域的自主開發能力和產業化應用經驗,將面向全校師生陸續開放自研的 AI 藥物研發技術平臺,目前已完成第一期軟件的部署,藥物專利智能分析軟件 PatSight 已全面上線。后續,雙方將針對分子設計、分子藥效評估等更多藥物研發場景做定制化的技術部署和開放。此次合作,是晶泰科技與中國藥科大學繼共建聯合研究中心(可點擊藍字查看鏈接)后的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強強聯合,晶泰科技以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技術突破藥物研發多個重要環節瓶頸,助力基礎科研領域搭建智能化、自動化研發新基建,共同探索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創新范式。
晶泰科技 AI 藥物研發技術平臺融合量子物理、人工智能、云計算等前沿技術。在藥物分子研發算法方面,它能夠針對靶點探索超大規模的可成藥空間,對多種藥物性質進行設計和篩選。通過該技術平臺,科研人員可以在海量的化學空間中,以更短時間、更低成本虛擬篩選出具有更高藥物關鍵特性(如非毒性、溶解性、親和力等)的化合物,極大地提高了研發效率。
此次合作,對于中國藥科大學的全體師生而言,AI 藥物研發技術平臺的開放使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科研與學習助力。
在科研方面,教師們能夠利用該平臺開展更深入的藥物研發相關課題研究,在化合物庫合成、分子砌塊合成、反應條件篩選等方向取得突破。以往受限于人力和傳統技術,許多大規模、高精度的實驗難以開展,如今借助該平臺,科研團隊可以更高效地設計實驗、分析數據,加速科研成果產出。
在教學方面,學生們有機會接觸到行業前沿的智能研發工具,通過實際操作軟件,將課堂上學到的藥學知識與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相結合,提升專業素養和實踐能力,為未來投身智能藥學領域奠定堅實基礎。中國藥科大學的師生現在可以通過校園網賬號登錄晶泰科技 AI 藥物研發技術平臺,體驗第一期 AI 工具包 PatSight 及 MolValley 模塊的強大功能。
此次晶泰科技 AI 藥物研發技術平臺在中國藥科大學的部署,不僅是學校在推動智能藥學發展道路上的重要舉措,學校將以此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與晶泰科技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的深度合作,促進學科交叉融合,培養更多適應新時代需求的復合型藥學人才,產出更多具有創新性的科研成果,推動我國藥學事業向智能化、高效化方向發展。
晶泰科技長期與高校保持在科研交流合作、高校成果轉化、跨學科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密切來往,探索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的創新模式,以深耕藥物研發領域的產業經驗和研發成果,推動人工智能、機器人實驗等前沿技術與生物、物理、化學、藥學等基礎學科的交叉融合,助力提升科學研究創新能力,加速醫藥產業升級轉型。此次與中國藥科大學的又一次開創性合作,更是在智能藥學高等教育領域的全新嘗試,希望通過雙方的持續努力,進一步推進先進技術在藥學學科的深度應用,為智能藥學領域的發展提供更多可借鑒的經驗,助力解決全球藥物研發難題。
The post 以AI促智藥,晶泰科技人工智能技術面向中國藥科大學全校師生開放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The post 【用AI,看見愛】鄉村兒童詩歌繪畫公益行動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值此六一,晶泰科技聯動深圳市關愛行動公益基金會,借助 AI 技術將鄉村、山區(革命老區)孩子們的詩歌繪制成插畫 。后續畫作將會制作成公益明信片,和特制的藝術素養包等禮物一起送到孩子們手中。
我們期望:每個人都能成為 “技術公益者” ——哪怕不會編程,用 AI 工具設計一張圖、畫一幅畫,也能讓善意流動起來!
AI執筆、童心作畫
讓技術傳遞溫暖
在山間田野里,有一群孩子用稚嫩的筆觸寫下對星空的遐想、對四季的觀察、對親人的思念。他們的詩句里藏著未被看見的想象力,如今,晶泰科技的伙伴們借助 AI 的力量,把那些未曾說出口的星光、野草與螢火,變成斑斕的畫卷。讓每一份童真都被溫柔回應,讓美育的種子在鄉村生根發芽。
鄉村兒童詩歌繪畫公益行動開展以來,晶泰科技來自不同崗位的企業內部志愿者,通過認領孩子們的詩歌的方式,借助 AI 工具,將孩子們的詩歌繪制成插畫,點亮了33首孩子們的詩與遠方。在公司內部票選期間,全體員工積極參與,選出自己心目中的最佳AI畫作。晶泰科技相信,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傳遞善意的橋梁。
另有可愛的員工家屬小朋友加入行動中,用手繪和 AI 繪畫的方式傳遞愛。
極客實驗室:
讓每個人都能成為 “技術公益者”
晶泰科技以科技之力點亮公益新可能,用AI繪就溫暖未來。首期極客實驗室——AI 繪圖專場吸引了 40 余位極客 π,在專業講師的實戰指導下,參與者零基礎快速掌握 AI 繪畫技巧。無論是否擅長繪畫,都能妙筆生 “畫”,用技術的方式助力此次六一公益活動的開展,讓技術溫度與藝術靈感深度融合。
極客實驗室,是晶泰科技內部技術愛好者交流活動,秉持“時時可創新,事事可創新”的主旨,為技術創新及探討提供跨部門交流平臺,弘揚工程師文化。
晶泰科技讓AI更有溫度
作為科技創新企業,晶泰科技始終相信:技術不應冰冷,而應成為傳遞善意的橋梁。
這一次,我們以 AI 為媒介,讓員工的創意與山區孩子的詩意相遇;更以公益為長尾,持續探索 “科技+藝術+教育” 的創新模式,助力鄉村美育振興。
感謝深圳市關愛行動公益基金會、企業內部志愿者、小藝術家們、以及每一位用技術傳遞善意的伙伴。這個六一,讓我們用 AI 與愛,守護童詩里的星辰大海,點亮孩子的夢想!
The post 【用AI,看見愛】鄉村兒童詩歌繪畫公益行動 appeared first on 晶泰科技 XtalPi.
]]>